孩子鼻炎或感冒发作后听力下降是怎么回事?
来源:重庆仁品耳鼻喉医院
发布日期:2020-04-26 10:32
浏览:169次
近期天气忽冷忽热,感冒和鼻炎进入了高发期。一些患者处于感冒时,听力下降,耳朵闷闷的,但感冒过后就会恢复。有些家长可能也会发现孩子感冒或鼻炎好转后,对爸爸妈妈的呼唤反应比较迟钝,看电视时音量也比平时大很多,担心是不是感冒导致听力出了问题,通过检查后却被告知是“分泌性中耳炎”。那这个相对陌生的分泌性中耳炎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能自愈吗?我们来一起认识一下。
1、分泌性中耳炎是感染引起的吗?
分泌性中耳炎虽然是中耳炎的一种,但并没有中耳腔的感染,是指的无急性感染征象的中耳腔积液,这也是和急性中耳炎相区分的地方。
正常情况下,我们的中耳腔可以分泌液体,然后这些液体通过咽鼓管从鼻咽部排出。但是,当孩子存在呼吸道感染或处于鼻炎发作期时,鼻咽部会出现的黏膜肿胀或组织肿大,此时靠近鼻咽部的咽鼓管就会造成堵塞,中耳腔分泌的液体,就“排”不出了。因此,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主要和中耳腔积液有关,至于中耳腔液体分泌为什么会增加,确切机制目前还完全不清楚。
2、怎么发现孩子、可能患有分泌性中耳炎
听力下降是分泌性中耳炎的特征性表现之一。外界声音在进入耳朵后,会经过3根听小骨来进行传导,而听小骨就位于中耳腔,如果中耳腔有积液,就会影响听小骨的振动,从而引起听力下降。
当孩子有经常说“什么?”、要求重说或在嘈杂的环境中听不清,不直视说话者时听错,还不会表达的孩子看电视时音量总是调很大等表现时,家长就应该引起注意了。除了听力下降,少数孩子还会诉耳痛、耳闷胀感、耳内有异响,或伴有睡眠障碍、平衡障碍。
在以上这些表现的基础上,分泌性中耳炎的确诊还需要结合鼓气耳镜检查来进行综合判断,或者借助声导抗测量和声反射测量等辅助检查手段。
3、需要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吗
分泌性中耳炎通常能自行消退,而且在中耳腔的积液排出后,听力可基本恢复正常,但仍有30%~40%的孩子会反复发作。如果是继发于儿童急性中耳炎(化脓性中耳炎)之后的分泌性中耳炎,在化脓性中耳炎急性症状消退后中耳积液可能仍存在,但一般在3个月内会自行消退。
所以,分泌性中耳炎的孩子,无论是急性中耳炎后遗留的中耳积液,还是新发现的病程不确切的分泌性中耳炎,若经过评估不存在言语、语言和学习问题风险的,且听力损失为轻度(<40dB)之内的,首选是等待观察,并可每3-6个月动态随访评估。
而有一些情况则需要医生评估后进行鼓膜置管,比如存在言语、语言或学习问题的风险(包括存在与分泌性中耳炎无关的固有听力损失、神经发育障碍如孤独症、颅面畸形如腭裂,及不可矫正的视力障碍),鼓膜结构损害、积液造成听力损失≥40dB、双侧中耳积液持续≥3个月等。此外,腺样体切除术与佩戴助听器在某些情况下也可用于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
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推荐抗生素、口服糖皮质激素、鼻用糖皮质激素、任何形式的咽鼓管吹张(捏鼻鼓气或鼻气球鼓气)、抗组胺药和减充血剂,单纯鼓膜切开术等用于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
总的来说,分泌性中耳炎大多不需要治疗,如有需要,其治疗目标是清除中耳积液、恢复正常听力及尽可能预防未来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