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中耳炎怎么预防?
来源:重庆仁品耳鼻喉医院
发布日期:2020-12-28 09:35
浏览:198次
中耳炎(OM)是婴幼儿、儿童的常见病。80%的儿童至少得过一次中耳炎,多在6个月至4岁发病,有30%~40%的儿童反复出现分泌性中耳炎。
耳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以鼓膜为界,鼓膜内侧为中耳。中耳炎是累及中耳(包括咽鼓管、鼓室、鼓窦及乳突气房)全部或部分结构的炎性病变。可分为急性中耳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是临床上是最常见的儿童疾病之一。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是由细菌感染导致的中耳黏膜、鼓膜或深达骨质的化脓性炎症,重者炎症深达乳突骨质。
生活中急性化脓性中耳炎较为常见,以内耳长期间歇或持续流脓、鼓膜穿孔、鼓膜充血、耳痛、流脓为主要特点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点,分为单纯性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和中耳胆脂瘤型中耳炎。
主要致病菌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及绿脓杆菌。病变主要位于鼓室,好发于儿童,冬春季多见,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是中耳黏膜、骨膜乃至骨质的慢性化脓性炎症,常与慢性乳突炎合并存在。
其临床特点为耳内长期或间歇流脓,鼓膜穿孔及听力下降。多由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演变而来,或因鼻咽部的慢性病灶影响。
其致病菌多为变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或绿脓杆菌等。常分为单纯型、骨疡型及胆脂瘤型3种类型。
分泌性性中耳炎
是以鼓室积液及传导性聋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病程6-8周。急性中耳炎未愈、病程超过8周者可称为慢性分泌性中耳炎。
其病因主要为:咽鼓管功能障碍、中耳局部感染和变态反应。
主要表现为听力减退、耳痛、耳鸣和耳内闭塞感。
重庆仁品耳鼻喉科提醒大家
感冒后出现咽部、鼻部的炎症向咽鼓管蔓延,咽鼓管咽口及管腔黏膜出现充血、肿胀,考虑可能存在急性中耳炎,出现耳痛、流脓、发热、呕吐等症状,都需要立即就医,切莫耽误!
另外耳鼻喉科高丹红医生提醒患者得了中耳炎积极治疗是能够治愈的,不要过于担心。
中耳炎主要是由于各种原因所导致中耳腔的感染性炎症。在饮食方面需要注意以清淡、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饮食为主。
进食时要速度慢,不能过快,以免导致呛咳反流,使液体逆流进入中耳鼓室腔。
日常应该注意用耳卫生的方法,拭干外耳道,保持清洁,加强锻炼,增强体质,预防感冒,行鼓膜修补术者半年内避免乘坐飞机,术后术耳禁用过氧化氢溶液滴耳,以免影响鼓膜正常愈合。
掌握正确擤鼻涕的方法,按住单侧鼻孔轻轻擤鼻。
另外,被疾病所困扰,更应该防患于未然。因中耳炎常由于细菌、病毒感染引起,应做好个人防护,提高免疫力,避免将异物放到耳道内,引起耳道感染。
预防感冒,保持鼻腔通畅,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呋麻滴鼻。
洗头和沐浴时可用干棉球塞住外耳道,谨防污水进入耳内。避免婴幼儿仰卧位吃奶,母亲给孩子喂奶时应取坐位,把婴儿抱起呈斜位,头部竖直吸吮奶汁。
预防和治疗过敏性疾病,避免接触过敏原,饮食上应避免引发个体过敏的食物,如海鲜食品等。
妈妈们应该着重注意的一点是中耳炎好发于婴幼儿,所以0~5岁患儿的监护人更应注意患儿耳部卫生,当患儿大于5岁应增强饮食,严格执行医嘱,做好护理。
- 上一篇:重庆中医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 下一篇:躺着喂奶易诱发中耳炎,如何预防中耳炎